
在某王姓同學的大力推薦下,幾天前在長春看了竊聽風暴
故事敘述一名前東德的監聽人員衛斯勒,負責監聽一名劇作家和女演員,從原本的冷血到最後被感動,轉而幫助劇作家和女伶的故事…
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到東德在極權社會主義下,對人民的監控是多麼的恐怖,電影一開始的訊問方式,居然是課堂上的教材,這種恐怖的份圍,不禁讓人聯想到台灣白色恐怖時期,黑名單、警備總部等制裁手段都如出一轍。
而衛斯勒身為秘密機關的一位長官,在第一場戲裡,看起來是個冷酷無情的審判者,但在他和長官到餐廳吃飯的一場戲,我們可以發現,衛斯勒他只是一個正直、相信平等跟社會主義的人,當他的長官想去做長官桌(台灣的軍隊裡也是這樣),他卻說:「總有人要實現社會主義的平等吧!」,然後就直接坐了下來,這裡不但凸顯了衛斯勒的性格,同時也對東德當時的社會主義做了無情的嘲諷,衛斯勒相信他的社會主義,因此他對於任何想要破壞這個體制的人都不會手下留情,因此,當他在執行「勇者計畫」時,那種心態的轉變就不令人奇怪了。
監聽的過程中,衛斯勒與勇者、女伶的互動,就像是一齣戲,衛斯勒是底下的觀眾,勇者的房間就是舞台,而勇者、女伶就是主角,監聽的過程和我們看戲的過程也非常雷同,從開始的冷眼旁觀,到後來的認同,有一次當屋內的戲正在高潮的時候,衛斯勒卻被來輪班的士兵所打斷,在他臉上,充滿著失望,和渴望知道結局的過程,但和戲劇不同的是,他這個觀眾有辦法改變這齣戲的結局,而衛斯勒他也試圖改變這個結局…
同樣為審視過去的「再見列寧」,「竊聽風暴」用完全不同的角度呈現當時東德的景況,「竊聽風暴」將東德當時對人權的踐踏、對人民的恐怖統治,用較為嚴肅、寫實的風格來呈現,而「再見列寧」用的是誇張戲謔,甚至有點浪漫情懷,的手法來呈現東西德統一的過程,另一部德國電影「替天行道」,卻是對於德國統一後的現狀的做嚴厲的批判,從最近這幾年的德國電影,我們可以看到德國電影,不論用什麼樣的方式,都在正面審視他們國家的歷史,無論是二戰或是東西德統一的議題,令人感到相當的敬佩。
在「竊聽風暴」尾端,柏林圍牆倒後,劇作家到了一個紀念館,在那個紀念館可以找到所有資料,包括了監聽人的紀錄,當然,劇作家也找到了所有他被竊聽的資料,當我看到那個紀念館的時候,真的打從心底尊敬德國人的勇氣,即使他們在世界的歷史上,犯了許多錯誤,但他們現在卻可以正面去面對他們所犯的錯,藉由自省,來提醒自己不要再犯上相同的錯誤,而不是選擇去遺忘,看到這邊,會讓人聯想到台灣曾經有過類似的「白色恐怖」經驗,但現在政府跟人民處理的方式,卻是去遺忘,不願意碰觸這個傷口,「轉型正義」甚至被拿來當作一種政治操弄的手段,我們沒有還給歷史一個正義,而媒體誤導民眾「轉型正義」真正的涵意,也令人心寒。
這個月228舉辦的正義無敵演唱會,就是為了喚起台灣年輕人對於這個議題的關注,希望屆時演唱會不要又成為一個政治鬥爭的場所…
Ian
我好像又離題了…XD
這部片中對於當政的官員的描述也比較人性化,隱約中流露出他們處於大環境下的無奈,只有那個胖子部長算是比較刻版印象的壞人...另外,這部片也讓人感受到處於這種言論自由與思想被箝制的社會簡直比被限制行動自由還恐怖..
回覆刪除不過言論自由都被限制的社會,
回覆刪除應該也沒什麼行動自由了吧...
題外話,今天看完硫磺島的信,
真不相信金球獎外語片居然是頒給它,
完全看不出竊聽風暴哪裡輸了...
阿~~那希望奧斯卡外語片就別再有眼無珠了。嘿嘿~~也希望小太陽的願望可以大爆冷門勒~~超想看演胡佛一家的演員上台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