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蹟的夏天
夏日、汗水、海灘、足球!
昨天看完楊力洲老師的紀錄片,「奇蹟的夏天」,跟著花蓮美崙國中足球隊,進入他們的生活,和宿、練球、打鬧、唸書,一個充滿著夢想的夏天,為了在他們國中生涯最後的一場足球賽不留下任何遺憾,他們的生活就是練球,守門員說出了漫畫「足球小將翼」的台詞:「球門就是我的朋友阿。」;替補隊員阿亮期待著在全國大賽中出場,讓他的父親以他為榮;小阿雄沒有機會下場比賽,只能在場邊拍攝隊友在場上飛奔的畫面,一切只為了足球!而真實世界的比賽也如同漫畫般上演,美崙國中從預賽一路踢進決賽,沒有丟掉任何一球,但在決賽的上半場,一個十二碼罰球,讓他們落後一分…最後的夏天,結局會是什麼呢?
「奇蹟的夏天」,不是只有熱血這麼簡單,雖然電影本身,把焦點放在這些小球員對足球的熱愛,但從裡面的很多小細節裡,看得到許多問題,包括了台灣在體育、地域上資源分配的不均、整個體育大環境的不良,雖然有很多已經是老問題,但如果沒有一再提醒,人們很容易就遺忘了…
在電影的最後,讓我感到心酸的,不是球員與教練在場下流淚的那一幕,而是教練在訪談中說,足球沒有辦法當成他們一生的目標,以前足球隊的隊友,最後能當上教練的也只有幾個人罷了,對照之前,守門員阿吉的父親卻告訴他,如果你想踢足球,就要用一生好好的踢!現實跟夢想就是這麼矛盾,在這個夏天結束後,他們真正的考驗才開始,上高中、職業學校、保送大學?然後呢?台灣沒有一個職業足球的環境,「奇蹟的夏天」的最後,和另一部紀錄片「翻滾吧男孩」都點出了台灣體育界的問題。真正的挑戰,是在電影之後才開始…
足球與紀錄片
足球在台灣,一直是處於弱勢的一方,相對於棒球、籃球等主流運動,在台灣獲得的關注一直不多,只有四年一次的世界盃才能獲得台灣觀眾些許的關注,在資源的分配上,比棒球等運動少得多,大家不要以為在奇蹟的夏天中,看到那群球員身上穿的都是Nike的球鞋、球衣,其實Nike只是為了奇蹟的夏天這部紀錄片,才短暫的贊助美崙國中足球隊,當紀錄片結束了,Nike就抽掉贊助,現在球隊贊助已經只剩下當地的一點晚餐而已。當片中的小球員們到了香港的球場時說了一句話:「這就是高級貨阿」,觀眾或許覺得蠻好笑的,但在這句話的背後,凸顯的卻是台灣在足球資源上的貧乏,甚至連「一」座標準的國際球場都沒有,先前,韓國國家隊來台灣比賽,還抗議過台灣的中山足球場場地太差,真是情何以堪…
作為足球員、或是球迷,在台灣的環境裡,所分配到的資源極少,政府沒有推廣足球的具體計畫、商業電視台沒有轉播足球賽的意願,連台灣的球隊要出國比賽甚至還要自己湊錢,這種分配不均的情形不單是在體育上,在地域上,南北不均、東西不均,經濟上,重高科技而忽略農業、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當然也包括了電影,包括了紀錄片!在台灣,電影產業的不均,不是來自國內,而是遭受到好萊塢的強大打擊,而政府依舊打著自由貿易的口號,沒有任何想保護本土電影產業的措施,只會想一些亡羊補牢的辦法。農民、工人、文化工作者、運動員等都是在這個打著自由、民主旗幟社會下的犧牲者。
民主的弔詭,就在於多數決定,少數服從多數,而少數人的意見不但不被尊重,甚至基本權益也不斷的被剝奪!這種民主制度,在台灣漸漸演變成一種多數人的暴力,少數人的權益不斷被犧牲,在上位者和既得利益者,不斷的靠著權勢、金錢甚至是知識,來壓迫少數者,以維持他們自身的利益,而其中,甚至有很多人根本不覺他們在壓迫別人!套一句危險心靈裡的話,這是一個龐大的共犯結構,可怕的是,當你坐在台北的某家電影院裡,看這部紀錄片的時候,可能還沒意識到,自己也是這個共犯結構的一份子…
看到後來怎麼有扯太遠的感覺...
回覆刪除越扯越遠就是我的大絕阿...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