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15, 2006

現代的革命精神-從「摩托車日記」到「替天行道」



1952年1月4日,格瓦拉和阿爾貝托,騎著他們的摩托車La Poderosa II,環遊整個南美大陸;1968年5月,法國因撤換電影中心館長蘭格洛斯,爆發了巴黎的五月事件,而現在,革命的精神在哪?便利商店?

昨晚趁下檔前,趕去看了替天行道,看著看著,在夾雜著罪惡感跟愧疚感中間,浪漫和理想的革命思想也充斥在心中,自己是不是和劇中的富商翰伯格一樣,逐漸的被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給綁住了?「摩托車日記」、貝托魯齊的「The Dreamers」,都是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革命事件,雖然相當憧憬他們革命的精神,但畢竟那是離我們數十年前的事,感受沒那麼的深刻,但「替天行道」裡的時代、場景,就好像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一樣,我們一直以為革命已經結束了,我們爭取到了自由跟民主,哪裡還會有什麼革命?但事實上,變相的剝削跟帝國主義殖民,在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下,卻變得合法又合理,當妳在買Nike等名牌球鞋時,妳知道這雙鞋是印尼童工在超時工作下的成果嗎?妳又知道一雙鞋的成本多少?又有多少錢進了資本家的口袋裡嗎?全台灣有多少人開著賓士轎車?又有多少人連三餐都吃不飽?妳一天浪費多少時間在無聊的電視節目上?妳曾問過自己,妳真的快樂嗎?就像電影裡被綁架的的富商翰伯格,三十年前,他曾參加過革命,沒有錢,有的只有浪漫的理想和快樂,曾幾何時,他的肚子越來越大;車子越來越多;但他的快樂和革命精神卻一點一滴的消逝中…

革命精神還存在著嗎?還是只剩下西門町萬年大樓裡賣的上面印有格瓦拉人像的T恤?台灣這一代的年輕人有幾個還能想到這件事?似乎大家都很適應這個資本主義的遊戲制度,想想看在二十多年前,美麗島事件,民進黨的施明德、呂秀蓮等人還在為自由平等爭取一線生機,陳水扁、謝長廷為了理想擔任他們的辯護律師;二十多年後,他們已經是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但,自由民主真的爭取到了嗎?這真的是當初他們想創造的台灣社會嗎?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福利停滯不前、教育制度紛亂,所有的制度都是為了資本主義下的達官、富商所打造的,以便將台灣打造成一個經濟強國,犧牲的,就是我們這些升斗小民,我忘不了溫德斯在豐饒之地中,洛杉磯街頭的景況,光鮮華麗的外表下,事實卻是衰敗不堪,革命,真的成功了嗎?

不,這是一場沒有子彈的革命,但我相信,我們將會面對一場比切格瓦拉所面對的更艱難的革命。
kong 2005.6.25

PS.先前被同學拉去參加一個類似尋找自我以便實現理想的課程,我很驚訝的發現,大部分人的夢想,都是買車、買房子、交個女朋友,當然最重要的是,賺大錢!我很驚訝,在場的人似乎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這就是我們這一代的價值觀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