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9月 01, 2009

陽陽&不能沒有你


好久沒好好寫一篇文章了,最近看了兩部國片-陽陽跟不能沒有你,來寫個感想吧…

在看過鄭有傑導的第一部戲「一年之初」我就批評過,鄭有傑第一次拍攝長片就只能用他自己的創作經驗當題材,足以證明他在人生經歷上非常的貧乏,所以他的故事很難有說服力,劇中人物的情感很表面,就算他所使用的電影技巧純熟,而且遠遠超過同輩導演(但也有可能是他的攝影團隊太強),但他的故事始終是空洞且自溺的…

幾年後,再看他的第二部作品,陽陽,仍沒有改變我的看法,一個因為混血兒身份的漂亮女生在台灣的困境,很特殊的題材,但情感卻是很生硬,而且非常不合理的,劇中的三角戀情其實可以發生在任何的一般女生身上,而所謂中法混血兒不會講法語,而遭到為難,只能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倘若主角換成泰國或是東南亞的混血反倒有可能,最後整部電影又流入個人主義式的追尋,這只能歸咎於導演生活經驗跟觀察力的貧乏吧…

相反的,戴力忍導的不能沒有你,讓我對他的印象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戴力忍2002年導過一部電影「台北晚九朝五」,那部片讓我對他印象極差,沒想到七年後的「不能沒有你」卻讓我覺得這是近年來台灣最好的一部電影…

「不能沒有你」故事非常簡單,一位靠勞力換取微薄薪水的父親,每天帶著女兒辛勤的工作,為了讓女兒上學,他帶著女兒去報戶口,卻意外得知他沒有女兒的監護權,於是他想盡辦法要讓女兒留在身邊,且讓她能讀書,於是他找立委,結果不斷的被公家單位踢來踢去,最後還被警察追捕,最後逼得他抱著女兒在台北街頭要自盡,大喊社會不公…

這種在社會新聞上很常見的事件,當它活生生完整的呈現在觀眾面前時,和冷冰冰的電視新聞比起來要來得震撼多了,導演用最直接的親情,反映了台灣社會跟體制的扭曲,電影裡處處可以看見壓迫、傲慢、自以為是,以及看不見的階級不對等,所謂的階級不對等,不單單指金錢跟權力,還包括了知識的不對等,長期以來台灣社會所謂的「民主制度」就是多數暴力,弱勢跟少數很難發聲,所謂的法律也只是為了那些有知識跟懂法律的人所寫的,「知識」同樣也變成分化階級的一種象徵。

因此,當做工的父親,他無法理解為什麼法律會拆散他們父女時,卻沒有一個人願意伸出援手,鄉公所辦案人員不耐煩的解釋法律給他聽,冷眼冷語相對,當他們上來台北時,本以為可以得到幫助,沒想到卻只換來冷漠,立法委員只願意在鏡頭前高聲疾呼;警察們把父親當作擾亂份子,只因為他不是穿著西裝打領帶,依照「正常程序」來辦理;新聞記者只有當事件發生時才會衝第一;電視新聞變成茶餘飯後的消遣,看著新聞冷言冷語的人群,處處都在諷刺這個社會的扭曲…

戴力忍把「不能沒有你」格局放得很大,回歸個人面,可以看到親情令人動容的一面,將格局放大,可以看到整個台灣這個號稱民主社會底下的陰暗,雖然最後是個溫馨的結局,卻讓人感到更為沈重,因為類似的故事將會在台灣這個社會底層不斷的上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